诗潮流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走在无诂与无诠的诗意里(九)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7062

帖子

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9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09: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走在无诂无诠意里(九)
                         ——诗潮流——2017网络诗歌作品精选(代序)
                                         /李哲夫





诗歌是需要有人去欣赏的,而对于欣赏来说,须看诗人“说话”的本事与艺术表现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不说如今追忆,惘然之情,令人不可为怀;却说何待追忆,即在当时已是惘然不胜了。如此,不但惘然之情加一倍托出,而且宛转低迥,馀味无尽。诗人汪涛的诗,却从另一侧面来诠释一个静止之后的谓空无所有的样子

一只鹰静止在长空里
雪静止在阳光里
一群羊静止在山坡上

诵经声是静止的
我静止在离寺庙九米远的地方
如一件法器”
——汪涛的诗《静止》。

此静止不是彼镜子,却是诗人早已用一种照耀的亮度于力度去透析,去细分诗人所看见的一种静止。此诗的静止与苍凉或高远,只有与高原那个地方之对应才是恰到好处的。”、“长空”和“阳光”。——此物象语言为本诗境界之“极致”,诗人抱“静止”之痴,并非枉费“静止”之累。言之豁达,实则淡定与坦然里。其宇字皆从天上到地上的千回百转而来,所谓的回肠荡气,长吟击节或低吟浅唱,这既是“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如何静止的问题上,将谁谁的“静止”与我自己的“静止”绕来绕去,却绕出了一个“境界”与艺术性的浓郁诗意。“我静止在离寺庙九米远的地方”,让这个“静止”有了一种祥和雅趣与景色秀丽的气氛。这里没写出具体的哪个季节或朱楼绿柳、白壁红墙之间的某个季节的风的吹拂,而使该诗倍增跌宕的神情与意态。用一个距离来诠释一种静止,是一种思与韵者结合出的一种传神。有神,方有一种容光焕发,故曰“神采”。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诗思,在于神谕与摄影与绘画之密切相关的景深。韵,本为音乐声律之事。无论写“境”或造“境”,都须先有高度的素养与造诣,否则安能有神韵之可言?诗歌结尾句“如一件法器”之精彩神韵,由不得我不去大加赞赏。它的开阔与外延的张力以及想象的空间之大,在于将一个“静止”的东西,再次上升到一个高度与一个维度,于是有了高情远韵以及神采飘逸的一种鲜活与灵动。


http://blog.sina.com.cn/hezefu(QQ:404567957  欢迎您支持论坛年选征稿、出版与论坛之诗歌选本邮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6-19 01:40 , Processed in 0.0435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