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站在那儿,看见她们娘俩消失在人群当中了,这才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去。 到家,见他爹妈还在那磨豆腐呢,就上前把他俩拽住说:“别磨了,我出事了。” 接着,他把怎样遇到两个保镖的抢一个姑娘,又怎样把老宰相给劈死了,从头到尾原原本本跟他们老两口子学说了一遍。 完了,他说:“看来,这个家我是不能呆了,得赶紧走。你们老两口子十多年来,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挺不容易的,我还没有孝敬你们呢,就要走了。没别的,请你们老两口子上炕坐好,受孩儿一拜。”说罢,把怵在那里还没回过神儿来的两位的老人,给抱到了炕上,然后,趴地上,梆!梆!梆!连磕了仨头,喊了一声:“爹!”他爹听了心里一高兴,背过气去了。 拜完他爹,关羽又拜他娘,哪成想,也是和他爹一样,哈!哈!大笑两声过后,也趴到那儿不起来了。 关羽心想:“这俩人,可真有意思,笑就笑呗,咋还趴那儿不起来了呢?”他走过去一扒拉,坏了!都不动弹了。这回可把关羽吓傻了:“你说这是咋了?叫一声爹、妈,咋还把老两口子给叫死了呢?” 关羽强忍住悲痛把他爹、他娘的尸体放平,然后,找来一个被单把脸给盖上,完事,对着他爹娘的尸身重新拜了三拜,说:“爹!娘!我得走了,恕孩儿不孝,不能为你们守灵,更没有时间给您二老下葬了。日后,孩儿大难不死的话,再重新发送您二老。” 说完,找来几根大钉子,把窗户、门都给封死了,这才出门往东跑去。
他前脚刚出村,后脚追兵就到了。他在前面跑,官兵就在后面追。眼看着就要追上了,这时,前面大平地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四合院。见此,他慌不择路,三步并作两步,闯了进去。 进院一看,整个院子空荡荡的,就有一个老太太,在屋门口那块儿洗衣服呢。他不敢怠慢,紧走几步来到了老太太跟前。可心里却犯起了合计:“我咋称呼她呢?干脆啥也不叫了,看再把她给叫死了,她要死了,谁来救我呀?”想到这儿,对着老太太:“哎!你救救我吧!”
再说关羽,这一天来到了一座村庄前,看见庄头一家人家,四面斗的房子,院子挺大,却没有院墙。更奇怪的是,门口摆着一对大石狮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于是上前一手拎一个往块堆儿使劲儿一碰,“啪”的一声,俩石狮子让他全给碰碎了! 听到响声,一位老太太从屋里走了出来,一看他把门口把门的俩石狮子给打碎了,好不恼火,指着他的鼻子斥责道:“呔!你这个红脸汉子好生无礼,为啥把我家的俩石狮子给打碎了,它招你、惹你了?” 关羽说:“不是我无理,是你那俩石狮子摆得太不顺眼了。你说说,你家连个院墙都没有,光秃秃的,摆两个石狮子算是咋回事呀?如果不服气,就让你家里人到前面茶馆来找我。” 那老太太,见关羽膀大腰圆的,不是个善茬,就没再说啥,悄悄回屋去了。关羽也扬长而去。 关羽前脚刚离开,张飞后脚就到了。 原来,这是张飞的家。张飞来到了门前一看,见俩石狮子不知咋碎了?进屋一问才知道是关羽给砸的,当下火冒三丈,放下杀猪的家伙,就找关羽去了。到茶馆一看,果然见一位红脸大汉在那儿喝茶呢。 进屋话不投机,俩人就动起手来了。 二人从前晌打到后晌,又从后晌打到太阳压山,谁也打不倒谁。看热闹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可没有一个敢上前拉架。就在这时,刘备背着一嘟噜草鞋路过这里,见有人打架就挤了进去。见俩人累得呼哧带喘的,还在那儿打呢,很是生气,对围观的人说:“你们怎么不把他俩拉开呢?” 大伙儿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心里话了:“就他俩,一个龙,一个虎,谁敢拉呀?你能耐,你拉!” 刘备见大伙谁都不说话,也拆了个七大八。于是走上前去,一手架住一个,硬是把这两个人给拉开了。 可他俩还是谁也不服谁。张飞说:“你小子要是有胆量,赶明个儿在这等我。”关羽说:“谁怕你咋的?就这么定了,明天不见不散。”就这样,俩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第二天,张飞准时来到了茶馆儿,进屋一看,关羽果真在那儿等着他呢。俩人一照面儿,二话没说就又打了起来。 打了一天,还是没分出个高上二下。又到了昨天那个时候,刘备又来了,看见俩人还在那儿打呢,很是生气,说:“你俩咋回事啊?昨天给你们拉开了,今天咋又打起来了?”说罢,上前又给拉开了。 两个人还是同昨天一样,立下誓言,决定明天接着打。 张飞回到家里,他妈问他:“孩子,今天打得咋样?谁输了?”张飞说:“还是打了个平手。” 他妈说:“孩子呀!我看你俩别打了。常言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我看你俩和好吧。” 张飞是个孝子,平时很听他妈妈的话。 第二天,张飞来到了茶馆儿,见关羽还在那儿等着呢,就说:“哥们儿!,昨天回家,我妈说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啥,咱别再打了。不如这样,咱俩磕头拜把子吧?” 关羽常年在外流浪,孤孤单单,巴不得身边有个伴儿。就说:“好吧!可是,怎么拜呀?” 张飞说:“买点儿酒菜,待吃饱了了肚子,弄几根草根儿往土堆里一插,互相磕个头,盟盟誓,分个大小不就完了嘛!” 关羽说:“那好,咱马上就去准备。” 谁知,当二人把酒菜准备齐全,正想要喝的时候,刘备来了。 他俩一寻思,两回打架都是刘备给拉开的,就很客气地说:“来!来!一块儿喝点儿。” 刘备也不客气,坐到那儿就喝上了。 第一次没拜成,让刘备给冲了。 第二天,他俩又重新准备了点酒菜,坐到那儿,刚把酒杯端起来,刘备又来了。 他俩就又嘘呼、嘘呼,没想到刘备倒挺实在,坐到那儿,又喝上了。 第三天,张飞说:这回咱俩换个地方,咱到桃园去,那儿,他一定找不到。” 关羽说:“好!咱这就走!” 说时迟那时快,二人来到了桃园,发现那儿有一口井,张飞说:“这回咱把酒桌放到井边上,中间井口用席子盖上,在上边放一把椅子,如果他来了,咱就让他坐那儿。” 说动就动,时间不大,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刘备背着那嘟噜草鞋又找来了。 二人赶忙站起身,客气地请刘备坐上座。这刘备可倒好,连谦让都没谦让,就一屁股坐那儿了。 这下张飞愣了:“咦?他一百多斤怎么没掉下去呢?”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合计:“这是咋回事呢?莫非是刚才铺席子的时候,关羽拿什么东西给搪住了?不行!我得看看去,想到这儿,他故意把筷子给碰掉了地上,然后,借捡筷子机会,将盖井的席子,偷偷的掀开一条缝儿,发现有一条青龙在底下托着呢,刘备恰好坐在龙头上。看到这里,张飞心里“激灵”一下:“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人可了不得,我得跟他交朋友。” 再说关羽,他也觉得奇怪:“怎么?井口明明是虚托着的,他那么重的一个大活人咋没掉进去呢?”伸手刚想掀开席子看个究竟,这时,张飞说话了:“刘大哥,来!咱俩换个地方。”刘备说:“好!你来吧。” 谁知,张飞也没掉下去。这回关羽心里有数了:“一定是在铺席子的时候张飞拿啥东西在底下给搪上了,要不然,他咋也敢上那儿去坐呀?不行!我得看看他拿啥搪的,这么结实。” 想到这儿,他弯腰也把席子掀起个缝儿,一看吓了他一跳,原来有一只黑虎在底下托着呢:“这是怎么回事儿?”关羽很纳闷儿,“不行!我也得试试。”于是走过去对张飞说:“兄弟,来,咱哥俩换换。” 张飞一听,心里就明白了,赶忙答应说:“好!你过来吧。” 哪成想,关羽坐到那儿,也没掉下去。张飞赶紧弯腰掀起席子,一看,原来是一条黄龙在底下托着呢。 张飞心想:“看来我们仨都还有点儿勾当呢。”不过!他可不知道托他的是什么。张飞说:“我看咱仨挺有缘,不如咱拜把子吧?” 关羽接口说:“正合我意。” 刘备说:“两次三番的跟着你们,就是为此。” 说完,三人喝了碰杯酒,然后插草为香,拜了生死弟兄。刘备年长,为大哥,关羽排第二,为二哥;张飞最小,排行老三。 就这样,脍炙人口的“桃园三结义”,在这里诞生了!秋月枫 发表于 2017-7-23 17:28
很精彩的故事,构思巧妙,引用得当,很好的文章,拜读欣赏!
| 欢迎光临 诗潮流s (http://www.shichaoliulunt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