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夫 发表于 2022-10-19 22:43:31

不畏风雪(外三首)/李威

《》不畏风雪(外三首)李威的诗

回来,没带什么行李在那苦寒之地,我唯一的财富就是书不能都带走,选了又选然后,用橡皮,把送别人的书的书页空白处用铅笔写下的字迹一一擦去。
擦去的并不意味着否定或丢弃既然不畏风雪或告别一场苦难坦然面对与走进另一场风雪即使留下的足迹被雪覆盖那些痕迹洁白那些容颜苍白大雪之后除了书页上的铅字我的生活忽略了另一次空白……

《》白塔湖畔 十一年没去白塔湖去的路上,打了个盹儿做了个冬日上午清寂天空的梦醒来,白塔湖到了 回味梦境,既没梦见
十一年前同去白塔湖的人也没梦见二十八年前相约白塔湖却终未成行的人 看见白塔湖的那一刻内心不由掀起一阵由此而起的波澜几只鸥鸟在湖面静静盘旋让避不开的一种喘息突然发生
一念总是现实一念,快不过一时经过那个叫怀想的东西在一闪念里折不回一个现实

《》刀 只有血流尽之后留下的刀才是我们以为的死以及反复多次都磨不掉的锈

《》这个城市怎么了 一大早,人群潮涌一般的上地铁仿佛都是赶着去医院的黄昏时分更加拥挤如此这般,仿佛去错了地方仿佛开再多医院也不够招再多医生也不够



李哲夫诗潮流论坛李威诗歌精华推荐语:诗人李威的诗,在一次次创作中,总是以看似平静或平淡之中的韵味出现。至于文字,其实是以不同寻常的叙述,又及让人渐入佳境之中完成的。最近在诗潮流论坛上,他这样的文字比较多,从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叠加,来呈现某些现实或人生百态,以及某一方面的“传奇”故事。某种委婉,某些婉约,某一种酸涩与痛。让人阅之,心与境,皆为之翻波浪,至于是否心潮起伏,至于是否泪流,至于内核里的起起伏伏,潮涌的,在其于各自的感动。唐代诗人崔涂有诗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而诗人李威的诗《不畏风雪》,在其一种所谓对应里,皆是一个孤独与怀想又及怀乡的情节。至于诗文内容与古人的内容或内涵,都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其相距的年代愈千年之久,更是其生活环境的大相径庭,至于相似或不相似,皆为是与不是之间:“回来,没带什么行李/在那苦寒之地,我唯一的财富就是书。”一句苦寒,让我的内心猛然颤抖了一下。诗人的江雪独钓,是为——书。由此而产生书的画面,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去懂得人生,更让我们知道或去了解社会又及如何去面对生活,如何去深思,该怎么样的活着。至于人生的重要与不重要,是其一个人如何看待人生的问题。一个人的生活包括很多,至于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其深刻内涵,至少要看一个人的修为与底蕴。诗歌开篇第一小节,看出诗人的某种境遇,又及人生的得意与不得意,至于志与不志,那又是另外一番境界……诗歌结尾的那几句:“那些痕迹洁白/那些容颜苍白/大雪之后除了书页上的铅字/我的生活/忽略了另一次空白……”点题与提升或拔高,是其诗人内心的再一次涌动。其中:“坦然面对与走进另一场风雪/即使留下的足迹被雪覆盖。”让我们看见诗人笔下描述的一种信心或决心的又一种坚定。至于文字,或评论,我们不能总是将诗人的诗歌呈现,当做是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分析,如果是那样,或许我们就错了,只针对诗歌内容本身,去感受诗人笔下一次次场景与情景之间的交融,在其交织之中,给我们留下的某些触动或感动,至于那“空白”,也是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的。诗人李威在诗歌《白塔湖畔》的诗句里,诉说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时间,是在那个冬日。一个十一年前与二十八年前,这是一个故事,或许还隐藏了一些悱恻缠绵的东西,一个时间上的对比,至于物是人非的,总有许多令人怀想的事物。风乍起,吹绉的已不是一池春水,是一个比较寒冷的冬日。几只鸥鸟代替湖畔或香径里的鸳鸯,不持花蕊却持香烟,还持一段曾经的过往,以及一些纠缠不清的和值得怀念的情节。宋代大诗人苏轼有诗句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此刻,我们不知道诗人笔下描述的那些情景,能否对应出古人的一些什么,从另一角度来说,自有诗人的一种情感宣泄,至于大小或黄河决堤的气势有无,我只能说,一种节制与控制或隐忍或恰到好处的情感流露,也是一种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也是一种境界。在这里,诗人没有古人那样的对于一个湖泊美丽风景的赞美又及闲情雅致,却多了一些怅然若失的情结与心境:“看见白塔湖的那一刻/内心不由掀起一阵由此而起的波澜/几只鸥鸟在湖面静静盘旋/让避不开的一种喘息突然发生。”短短几句,让人心动,心动于“几只鸥鸟在湖面静静盘旋/让避不开的一种喘息突然发生。”一个动与静的结合,让一个湖面豁然开朗起来。晴朗天空下的湖水,就其诗文所指的形式语言以及韵律和思想性,多了一些让人明了的亮度与高度。至于古典诗歌意象的精美,到人们对于现代诗歌的熟悉,不是一大堆不明就里的意象语言的堆积。在这里,至少我看见了诗人语言的一种简洁:“一念,快不过一时经过/那个叫怀想的东西在一闪念里/折不回一个现实”。诗歌的结尾,道出一个想与不想,念与不念,又及一闪念之间的禅意。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抚湖水波纹……是其偶然与必然之间的随缘。如此,让整首诗歌的精彩荡然期间。诗歌《刀》充满着一种哲理的思考:“只有血流尽之后/留下的刀/才是我们以为的死/以及反复多次都磨不掉的锈。”持刀者曰:“傲视群雄,挥刀划破苍穹……”至于刀的前身与它的后世与后事,让所谓的山盟海誓,皆如过眼云烟。曾经的一啸动千山,到后来“反复多次都磨不掉的锈。”视其为放马南山,一转眼,一缕冷香渐行渐远,一逝深雪,笑意清浅。至于来世,你可渡我,你会渡我,可惭,可愿。刀的情结,至于厨房的必须,至于争斗,大可不必。一剑一萧书生意气。至于姿态,在一场惊鸿里,让人流盼的,视其为生锈。这样的境界,在于生与死的守护,在于空的度量和胸怀。诗人李威短短的诗行,将一把刀的生生死死,从另一角度,将其倒在包容与自信的格局里。不多作一字一笔一墨,一个“锈”字,一个“刀”字,两个意象,足以说明其深刻内涵。诗歌《这个城市怎么了》只有短短六行:“一大早,人群潮涌一般的上地铁/仿佛都是赶着去医院的/黄昏时分更加拥挤/如此这般,仿佛去错了地方/仿佛开再多医院也不够/招再多医生也不够。”该诗简洁的文字,至于诗人笔下的某人是否要去医院,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大早的地铁就拥挤不堪,让一些人着急赶路,上班打卡的人焦急万分。由此,什么样的心情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都会产生。在那个情景里,有拽磕打睡的,也有起早了,来不及在家里吃早饭,于是就在车上吃东西的。什么样的味道,都是那样的鲜艳。问与不问或闻与不闻,都不是自己能说了算。所谓的不耐烦,还得耐烦。有道是:万象含佳气。拥挤人倒狂,绕路恣行走,上尽层楼更上楼。君莫烦,回头,站内站外一道道人群空自流。世间万象,人生百态,至于拥挤或不拥挤,都会呈现出道上与路上的礼与不礼,至于赶路,都有其道理。今后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的地铁会逐渐增多,或许城市病也会增加许多,那样的情景会时有发生或经常发生,面对生活,至于活着,谁也无法逃避。其实文字之中有一种愤懑情绪被显露,是否有所指于其他某个环境或环节……这样的情景,出门或远行的,都会有其经历,在这里,我们视其为一种某个场面与某个生活的一种警示。

李哲夫 发表于 2022-10-31 17:33:58

擦去的并不意味着否定或丢弃
既然不畏风雪
或告别一场苦难
坦然面对与走进另一场风雪
即使留下的足迹被雪覆盖
那些痕迹洁白
那些容颜苍白

李哲夫 发表于 2022-11-1 14:42:01

《》刀
只有血流尽之后
留下的刀
才是我们以为的死
以及反复多次都磨不掉的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畏风雪(外三首)/李威